军阀王家烈----晚年的所作所为却令人尊敬

2023-07-28
210

      反动军阀王家烈,吃尽了毛主席的苦头,晚年的所作所为却令人尊敬


       20世纪30年代割据西南的“诸侯”众多,与李宗仁、白崇禧、刘湘、杨森、刘文辉、龙云等人相比,只求偏安一隅的“贵州王”王家烈其实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1934年夏秋起,王家烈多次接受老蒋号令,派出看家军队去参与对长征过黔的工农红军围追堵截。当时蒋总统对王家烈地方军阀看不起眼,只下命令,不拨军费,王家烈围追堵截工农红军,也光打雷不下雨,据很多老人说:‘’王家烈的兵”(外号称‘’双枪兵‘-----抽鸦片烟枪)。

      孰料毛主席用兵如神,指挥红军上演了一系列军事上的神级操作,破乌江、渡赤水、逼贵阳、克遵义,打得王家烈的黔军弃盔丢甲、狼狈不堪。

         可以说,王家烈真是吃尽了毛主席的苦头。

       而蒋介石则趁机以“助剿”为名,派薛岳率领精锐长驱入黔,一举控制贵阳,使假途之计得逞。

       眼看老蒋把真刀真枪捅了进来,王家烈悔之不及,蒋介石先派人逼他在军政兼职中辞去一项,他无可奈何地交出了贵州省政府主席大印,还想把第二十五军军长的枪杆子擦在手里,以图东山再起。

      不料蒋介石得势不饶人,马上便带着大批军政要员,亲飞贵阳,一边煽动王的部属闹饷,一边以巨资收买了他手下几个师长。等到一切布置就绪、顿时虎下脸来,宣布取消二十五军番号,要王家烈即刻离开贵阳,去南京当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到此地步,“贵州王”已成蒋介石掌中之物,再无挣扎的可能,只得哭丧着脸表示默认。(实质剥夺王家烈军政大权)

    本来按照陈诚的计划是斩草除根,先宰了王家烈,以向其他对中央闹独立的“诸侯”示警。

      可是蒋介石又担心这一来,或许会使那几个原已收买过来的师长寒心,真要是几万部众闹将起来,少不得一场恶战。他便置陈诚的建议不顾,还主动送了王家烈二万元“旅费”。

                    (王家烈)

      1935年5月3日,天刚放亮,王家烈在陈诚的监视下,由贵阳清镇机场搭乘随蒋来黔的“陆海空或军副总司令”张学良的飞机,前往武汉,从而成为西南地方实力派中第一个被蒋介石拔出巢穴的土皇帝。

      此后,蒋介石在贵阳建成委员长西南行营,以顾祝同为行营主任,调吴忠信接贵州省主席,留薛岳驻军贵阳并兼省府委员,不费一枪一弹,在西南腹地打进了一根楔子。

     王家烈失土丢兵,徒惹各方耻笑,心情郁郁,不难想见。

      所谓军事参议院,实际上是蒋介石安置非嫡系部队军事长官的闲散机关,无议可参。是以征战出身的王家列到此地步,犹如虎落平阳,威风顿失,每日与贵烟茅台相伴,过足瘾后,二胡一拉,借着唱京剧吐吐怨言。

                        (蒋介石)

        有人把小报告打到蒋介石那儿,老蒋还怕这种情绪向其他人传染,就以关怀为名,保送他免试进入南京陆军大学高级班学习。

      陆军大学直隶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校长由蒋介石自兼,制度极严,课程也繁重,三年学制中每年分两学期,六次期考均要淘汰成绩最差者三名。

     在这种情况下,王家烈不敢怠忽,略收故态,埋头苦读,最终以合格成绩,于1938年夏天毕业。

     当时全面抗战正酣,陆大早在南京沦陷前经长沙迁到遵义,照军委会制度,王家烈入校后,已被军事参议院开缺,调作军令部同级附员,而在毕业前则须填报分配志愿书,作为军令部分发参考。

             (王家烈)

      王家烈打了二十多年内战,颇有悔悟,乃自请赴前线抗战。当时侵华日军正急攻武汉,蒋介石遂派其去鄂南,向刚刚荣升为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的汤恩伯报到。        汤恩伯以蒋氏嫡系自命,一贯重用黄埔系,但为了造成部属的互相牵制,也以“人事公开”为名,对杂牌兼容并收。

      王家烈来到后,他口称“前辈”,安排为自兼军团长的第二十军团副军团长,比照汤恩伯部下一般连师级单位也很少设副将的惯例,这算是格外的优厚待遇了。

     谁料到蒋介石从不把“贵州王”当一般将领看,他走到哪儿,暗中的监控也跟到哪儿。

    困坐在大后方的王家烈,情知蒋介石的猜忌仍未稍懈,从此索性不再提返回军队的事,甘当山城寓公。

(汤恩伯)

       不久,他在陆军大学读书时的教育长杨杰也从驻苏联大使任上被蒋介石召回重庆,安排为军事委员会顾问,师生重逢,又同处闲曹,关系自然热乎起来。

     杨杰其时对蒋介石搞的那一套反苏反共、专制独裁的政策,已十分不满,看准王家烈也是受蒋排挤的失意军人,遂不断向其宣传联苏联共、共同抗日的观点。

      不过王家烈看重的是抓枪杆子,凭实力吃饭,政治上并没有太大主见,又总担心蒋介石会向他下毒手。因此对于杨杰的言论,多是听过算数,始终没敢再深入一层作行动上的呼应。

      此后杨杰和国民党内其他反蒋派筹划建立政治组织时,他也没参加。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家烈先随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不久便被蒋介石开进强迫退役的名单。

     回到贵州后,王家烈定居老家桐梓,因其也算是贵州军政界元老的原因,曾被桐梓县推为“国大代表”。

                      (杨杰)

      1948年他去重庆,正值杨杰穿梭于川滇之间,在做联络西南旧军政人员响应人民解放战争的工作。杨杰要王家烈负责在贵州暗中活动反蒋,伺机起义,王答应了。

      但等他回到贵州后,蒋介石已经在经营所谓“大西南反共基地”,王家烈遂生怯意,终于没有实际动作。

    1949年11月遵义解放后,中共遵义地委和军管会派专人前往桐梓县新站乡小水乡王家烈家里,向其面呈地委书记陈璞如的亲笔信,盛情邀请他前去遵义,共同为建设新贵州作奉献。

      王家烈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个早在30年代便以堵截红军长征出名的反共军阀,在贵州解放过程中也并没什么实际贡献,竟蒙共产党如此宽大和抬举,乃由衷感激,当天便随车去到遵义,受到热情欢迎。


          此后,地委和军管会领导多次与王亲切交谈,向其宣传党的政策,打消他怕算旧账的顾虑,还就其工作安排等问题,写了推荐意见上报省委,使他得到按起义将领对待的优遇。

      1950年春天,57岁的王家烈意气风发,来到贵阳,受到苏振华、杨勇、陈曾固等党政军首长的热忱接待。中央正式任命王家烈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

     平生第一次处在党和人民所安排的工作岗位上,晚年的王家烈老当益壮,努力有为,在协助征粮、剿匪、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都做了有益贡献。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令人尊敬的。以后,王家烈先后当选第一、二、三届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委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中苏友协理事等职,继续为故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作用。1966年8月11日,王家烈病逝于贵阳,终年73岁。


责任编辑.梁大宏:实习编辑.刘萍

来源:史说新域